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部门工作动态
丽水新农村简报〔2017〕15号
时间:2018-10-23

  景宁县唱好“五部曲”成功打造 

  桃源水果沟精准助推畲汉群众增收致富 

    

  景宁县桃源村是一个典型的畲汉聚居村落,现有人口388人,其中畲族136人,占比35.1%人。近年来,该村立足“一乡一品”发展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夯实美丽环境、紧抓发展契机、加快产业集聚、强化农旅融合、完善配套设施“五部曲”,成功打造出享誉浙西南的桃源水果沟,让畲汉群众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过程中实现了真正受益。目前,以桃源村为核心区域拥有葡萄、猕猴桃等精品水果500亩,并推动了以采摘、餐饮、民宿为主的乡村旅游业迅猛发展。据统计,2017年葡萄采摘游每公斤售价26元,亩产约2000斤,亩均产值达2.5万元,最高达3万元/亩;年接待旅游人数15万余人,带动农民增收3000余万元。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治水先行,夯实美丽环境基础。积极响应“五水共治”重大决策,打出了治水系列组合拳。投入资金800万元,建设防洪提1.5公里,通过土地平整造出了适合葡萄生长70余亩的沃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投入资金200万元,通过开展以农村污水治理、整治乱搭乱建、道路硬化、环境绿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容村貌大变样。全面落实河长制,村两委干部亲自抓,制定富有区域特色的护水公约,并落实河道保洁员制度,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 

  (二)争取支持,紧抓美丽发展契机。一是争取支持,打造试点。2012年,在时任省农业厅长史济锡的亲自关怀下,经过实地调研后确定了建设精品葡萄园的发展思路,并拨付第一批补助资金60万元,扶持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40亩试点种植葡萄。二是科技下乡,强化帮扶。省农业厅农科院专家赴景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10余次,将最新种植栽培技术、新品种推广等送至田间地头。2014年,首批试种40亩葡萄喜获丰收,并以每公斤26元的高价售罄而空。 

  (三)政策撬动,加快美丽产业集聚。2014年首批40亩葡萄基地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15年该县专门出台水果产业扶持政策《景宁畲族自治县桃源水果沟以奖代补项目实施办法》,凡是在水果沟内新开发同一品种水果基地连片(连片、连户)面积在5亩以上,且生长态势良好的基地,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按桃源水果沟基地各种水果品种的补助标准予以补助。在政策的扶持引导下,种植面积由原先40余亩增加到300多亩,拥有了猕猴桃、樱桃、梨、李子、桃子等10余个品种,桃源水果沟产业带初具规模。 

  (四)农旅融合,培育美丽经济动能。紧跟省市农旅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以“乡村产业生态化、生态项目旅游化”为契机,围绕设施栽培、生产创收、体闲采摘、乡村旅游观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40万元,推进了“东坑镇桃源水果沟”项目基础设施和水果沟二期葡萄休闲观光园的建设,将桃源水果沟打造成为集有机果品种植、休闲、娱乐、观光、餐饮、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观光园区,形成了“农业生态园+葡萄文化欣赏+采摘休闲+特色餐饮”等多种旅游元素和形态全新组合的经营模式。 

  (五)完善配套,释放美丽品牌效应。以农旅融合为发力点,成功打造出桃源水果沟后,该县紧抓美丽经济发展契机,进一步完善水果产业基地周边配套设施,投资780余万元,建设白鹤花海、露营基地、天然泳池、桃花大道、农家乐等系列休闲旅游节点,将桃源水果沟的品牌效应与发展白鹤咸菜经济等要素融合,美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目前,该区域拥有农家乐(民宿)42家,床位438张,年接待旅游人数15万余人,带动农民增收3000余万元。 

  二、主要启示 

  (一)因地制宜。立足本区域优势发展农业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标准化、品牌化,是实现农村复活复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最为核心的路径之一。桃源水果沟之所以能成功,得益于立足自身区位优势,找准了市场需求的方向,建设精品水果园,以规模化和品牌化赢得了消费者青睐。 

  (二)因势利导。巧借外部力量是欠发达山区发展美丽经济,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源泉。水果沟的成功经验中,始终离不开省农业厅的关怀和支持,不仅体现在资金等“物”的支持上,更为重要的是有了科技支撑、技术经验等“智”的帮扶上,以及在精神层面给予的巨大鼓励鼓舞,让桃源畲汉农户更加坚定了搞好桃源水果沟的决心和信心。 

  (三)党建引领。打造公共示范基地以点带面从而有序推进是发展美丽经济的重要保证。桃源水果沟的起始发展,由党员干部雷李青、吴建东先试先行,带头流转土地种植40余亩葡萄,在看到种植葡萄后家庭可实现年收入10余万元,其他水果种植会才纷纷加入。 


相关附件下载:丽水新农村简报〔2017〕15号.cebx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